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自2004年12月,我国首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设立以来,我国养老金融行业已经走过了20周年。
在平安养老成立20周年媒体交流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表示,中国养老金融产业走过20年,正逐步迈入高质量时代。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既是时代命题,也是产业课题。
甘为民表示,近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国家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纲举目张,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框架,中国养老金融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他表示,在第一支柱上,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程中,必然会归集更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更多组合,贡献更多力量。在第二支柱上,协助各地政府、企事业客户做好创新服务,助力年金在人员覆盖和资金规模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第三支柱上,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但是尚未大规模展开。但可以成为养老保险公司的主要聚焦市场,通过“产品+服务”满足民众的康养需求。
他还回顾了我国20年来养老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他表示,中国“养老金融”经历了从单纯的社会事业视角,到事业、产业视角并重;从单一支柱,到三个支柱梯度发展,初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政策框架体系。
具体而言,第一个趋势是“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2004年以前,国家将养老保险体定位成社会事业。从2004年开始,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为标志,国家正式提出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始推动养老储备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由此,2004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养老金融元年”。此后,国家在养老金融的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推进,2016年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正式市场化运作,2017年职业年金、2018年第三支柱雏形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22年的个人养老金等先后落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养老金融”大文章,宣示中国已进入“养老金融”事业、产业并重时代。
第二个趋势是“从单支柱到多支柱的发展”。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了“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基本构建了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雏形。之后,以此为制度蓝图,国家在1997年建立一支柱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建立二支柱的企业年金,2014年建立一支柱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建立二支柱的职业年金,2022年建立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核心框架已经形成,为“养老金融”产业爆发奠定制度基础。
甘为民表示,平安养老险的2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10年):奠定两大主业。公司在这一阶段奠定了企业年金和团体保险两大主营业务,迅速建立起全国35家省级分公司及百余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以及完整建制的直销队伍。
第二阶段(2010-2018年),布局三个支柱。 第一支柱上,2016年公司成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第二支柱上,2005年8月,公司获得人社部发布的第一批企业年金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资格等;第三支柱上,2018年,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得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资格的机构,目前已创设多款第三支柱税优和非税优的相关产品。
甘为民表示,2018年至今是“锚定高质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公司发展第一要正本清源,凝练主业,压缩保险资管、个人养老保障产品等产品,推动业务结构性调整,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二是回归本源,围绕以“退休领取”为目的的养老年金保险进行布局,开发系列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养老储备需求;三是探索开源,积极筹备“商业养老金”产品,谋划各类具有养老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的第三支柱“商业保险年金”新型产品。依托平安集团的资源,积极推动康养结合,为民众提供综合性养老保障解决方案。